1952年,我国公安向海军下令对一艘英国客轮进行炮击,并声明如果出了问题,他们会负责。这一命令显得格外严肃,毕竟我国在涉外事务上的态度一向是小心谨慎的,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件呢?这次炮击究竟是怎样的经过?真的如外界所说是突如其来的事故吗?
事实的背后,原来有一件事关重大,那就是英国客轮上正载着我国公安多年来苦苦追踪的目标人物。而这一切,又要追溯到一次暗杀事件——国民党特务对叶剑英元帅的刺杀计划。
国民党在撤退到台湾后,便开始策划暗杀我国的重要领导人。虽然他们无法直接对在北京的领导下手,但叶剑英当时在广州工作,因此成为了他们的首要目标。叶剑英不仅在解放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还在新中国成立后,积极推动广东的改革和发展。
1950年4月的一天,叶剑英乘船前往西郊考察。广东公安在对船只进行例行检查时,意外发现了两名国民党特务。这两名特务分别伪装成船员,其中一名伪装为驾驶员,另一名潜伏在厨房,企图用毒药制造混乱。更可怕的是,船上还安置了炸药,准备在航行中爆炸。然而,这一阴谋被及时揭露,并且警方还查出了这一计划背后的策划人——黄强武,他是毛人凤的亲信,因此,这一事件也暴露了国民党的暗杀计划。
展开剩余78%尽管计划失败,国民党特务并未放弃。1950年5月31日晚,广州军事管委会为第4野战军举行了欢迎晚会,叶剑英也出席了活动,并发表了振奋人心的演讲。然而,正当他讲话时,突然听到一声巨响,玻璃被炸碎,幸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经过调查,原来是国民党特务投下了自制的罐头炸弹,但因大树的阻挡,未能成功引发爆炸。
6月20日,省政府院内再次发生炸弹爆炸事件,这次正值下班时间,因此没有造成人员伤亡。7月5日,叶剑英在返回住所途中,车辆准备启动时,一辆卡车突然开窗,向叶剑英发射了一连串子弹。幸运的是,司机反应迅速,猛打方向盘,导致子弹打偏,未能命中叶剑英。
这些接二连三的暗杀未遂事件,引起了广东省公安的高度警觉。公安部门展开了地毯式的搜查,最终抓获了23名特务,并缴获了大量武器和炸弹。随着这些特务的被捕,国民党方面失去了联系,暗杀活动也暂时停滞。
1952年3月,广东省公安厅截获了一封电报,内容提到国民党特务计划再次刺杀广东的某位领导,虽然电报并没有提供明确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但广东公安厅长联想到叶剑英,毕竟早前的暗杀活动都瞄准的是他。接着,公安部门又在6月17日截获了另一封电报,指明国民党特务赵一帆将亲自前来刺杀叶剑英。
赵一帆是四邑情报站的站长,身兼少将职务,暗杀技术非常高超,外号“无声手枪”。公安部对他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推测他最可能在八一建军节当天动手,因为那天叶剑英将公开露面,进行讲话。公安部立即派遣李广祥负责指挥破案,广东省公安也做出了紧急部署,所有关键位置都布满了便衣警察。
八一建军节当天,叶剑英如约出席了庆祝活动,而暗杀行动未曾发生。随着八一建军节的过去,李广祥稍微松了口气,但随即又提高了警觉,因为他知道,赵一帆很可能会选择10月1日这一天再次出手。
幸运的是,9月19日,国家公安部传来了一个好消息,赵一帆正在从香港返回澳门。根据侦察员的线索,广东公安厅得知,一艘英国客轮频繁往返于香港与澳门之间,而香港和澳门均为英国的殖民地,中国公安无权在其领土上行动,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公海上拦截。
9月24日中午,公安部通知广东公安,赵一帆将在当晚11点左右乘坐英国客轮从香港返回澳门,公安部还提供了赵一帆的假护照信息。李广祥意识到,单凭公安力量无法拦截客轮,于是紧急联系了中南军区海军副司令员周仁杰。周仁杰果断派出三艘快艇、一个300吨的“Y2”扫雷艇和12名海军士兵,迅速驶向公海,准备拦截目标。
9月25日凌晨一点半,英国客轮终于出现在海面上。海军快艇和扫雷艇迅速亮灯发动,要求客轮停船接受检查。然而,英国客轮没有减速,甚至挑衅地从扫雷艇前驶过。周仁杰立刻命令开炮,炮弹溅起巨大水花,依然未能使客轮停下。情急之下,周仁杰再次下令开炮,并表示“出了事我负责”。最终,一枚炮弹击中了客轮的尾部,客轮才停了下来。
当海军和公安登船时,英国船长强烈抗议,声称他们是英国船只,中国无权这么做。但当得知我们的目标是抓捕特务时,船长露出了震惊的表情,并同意搜查。经过细致的检查,海军在客轮甲板的一个隐蔽角落发现了赵一帆。
然而,事态并未就此结束。事件发生在凌晨两点左右,英国和香港的媒体第一时间将这一事件报道为“中国海军无预警开炮,成功劫持英国客船”,这一报道迅速在国际上引发了广泛关注。经过媒体的渲染,这一事件被误读为中国对英国的挑衅。尽管我国领导人清楚事件的真实经过,但因当时正处于朝鲜战场和西方封锁的情况下,我国决定低调处理此事,外交部也因此向英国做出了道歉,并对开炮的海军人员进行了相应处罚。
赵一帆最终被秘密处决,而这次事件也让毛人凤意识到,继续派遣特务进行暗杀行动几乎注定会失败。随着一系列暗杀计划的失败,国民党终于放弃了刺杀叶剑英的计划。1954年6月,叶剑英结束了在广东省的工作,返回北京。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一流证券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