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了那么多家三甲医院,还得是你们两江新区人民医院才行!现在舒服多了,日子都更有盼头了。”7月30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两江医院(两江新区人民医院)心血管中心成功为一名透析长达8年的尿毒症患者唐先生(化姓)实施了“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冠脉血管内冲击波球囊扩张成形术+冠状动脉药物球囊植入术+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术后,唐先生的胸闷症状明显缓解,心功能显著改善,目前已顺利出院。
\n心血管中心手术团队成功为唐先生开通了严重钙化狭窄的冠状动脉。 图源 重庆两江新区人民医院
\n严重钙化病变导致传统球囊扩张困难、尿毒症继发的血管脆性增加、多支血管弥漫性狭窄需同期处理、心功能代偿能力差(EF值31%)、全心增大……唐先生属于典型的“高危中的高危”病例,手术难度可想而知。“放在5年前,这样的病例我们要么请外院专家做,要么建议转走,连接手的勇气都没有。”心血管中心副主任贾骏一语道出了中心的今昔之别。
\n从 “接不住”到 “接得稳”
\n患者流向“逆转”里的实力飞跃
\n据了解,像唐先生外院转入的复杂冠脉病变患者,如今在中心已不算罕见,慕名而来的患者数量更是逐年攀升。“再也不想让患者满怀希望来,却带着失望辗转更多医院。”贾骏回忆道。也正是这份初心之责,推动中心技术实力不断提升。
\n67岁的程先生正是冲着中心的复杂冠脉介入技术实力慕名而来的患者之一。其因“发作性胸闷伴大汗1月”入院,冠脉造影显示冠脉属于复杂高危病变:前降支慢性完全闭塞(CTO)、回旋支开口80%~90%狭窄合并远段95%~99%次全闭塞,右冠近段30%~90%弥漫性狭窄并中段完全闭塞,同时伴左侧锁骨下动脉90%重度狭窄及脑血管侧支循环代偿。面对这例涉及三支血管病变+外周动脉的“高危复杂冠脉病变综合体”,在中心主任宋耀明教授的指导下,贾骏带领手术团队采用“分步血运重建”策略:先开通前降支CTO病变,再以“支架植入+药物球囊”处理回旋支开口分叉病变及远段次全闭塞,最终实现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的完全血流重建,术后TIMI血流3级,有效改善了患者心肌灌注及整体循环动力学。
\n“以前这种病例是我们往上送,现在更多的是兄弟医院往我们这儿转,这种反转比任何荣誉都实在。”谈起这些年中心的变化,护士长代玲无比感慨,也无比自豪。这种患者流向的“逆向反转”,在数据里最能体现:现在中心半年的介入手术量就能达到往年全年的总量,更关键的是复杂病例占比大幅提升,不仅实现高危病例“零外转”,还持续接收转诊的“难啃的骨头”,甚至有外院多次手术失败的患者来寻求进一步治疗。这种“复杂病例敢接、高危手术能做、术后效果可靠”的口碑效应,正是中心技术实力跨越式提升的生动注脚。
\n从“科室单兵”到“中心梯队”
\n人才方阵支起发展骨架
\n这样的巨变背后有三大契机,即医院成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院区正式启用以及宋耀明教授(著名心脏病学专家、中国胸痛中心评审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介入学组委员,原新桥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心内科介入中心主任)团队的引进,该院心血管内科也随之升级为“心血管中心”。贾骏表示:“宋主任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套规范化的复杂冠脉病例处理思维。”如今每台复杂手术,宋耀明教授都会亲自带教,从术前评估到术中操作,再到术后复盘,手把手传授经验。
\n“每一次对复杂病变的挑战,都是在拓宽患者生命的可能。看着中心年轻一代的快速成长,将更多‘不可能’变成‘可能’,由衷地高兴。”宋耀明教授表示,中心除了要“外引”人才,还要“内培”,双轮驱动,才能让团队迅速成长。
\n目前,中心已陆续派出了4名骨干医生赴北京阜外、华西、重医等医院进修电生理、射频消融、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诊疗等技术;护理团队同步强化专科培养,现有介入专科护士4名(9月还将新增1名)、心内科专科护士5名、重症专科护士3名。此外,学科建设也在加速细化。2020年起,中心就划分了冠脉、心律失常、结构心脏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等亚专业组,每组由专人负责。如今,在宋耀明教授的带领下,冠脉介入已形成优势,电生理、结构心脏病等领域也在加速追赶。
\n“要紧跟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脚步,医教研协同发力,一步一步将中心打造成区域心血管诊疗高地,创建成为重庆市级重点专科。”宋耀明教授表示,中心正在积极引进手术机器人,并计划3~5年建成独立心脏重症监护单元(CCU)、独立介入导管室,以及筹建心脏康复专科,织密心血管诊疗领域的安全保障网。
\n从 “跟跑者”到 “并跑者”
\n在挑战中绘就未来蓝图
\n在技术突破的背后,还蕴藏着对患者全生命周期健康用心守护的底色。针对高血压患者社区达标率低的问题,中心定期下社区培训,规范用药标准;依托医院打通转诊绿色通道,社区患者转诊无需挂号,凭转诊单即可直接就诊,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让诊疗更连贯;中心坚持一条人文主线贯穿始终,推行“双心治疗(既治心脏疾病,也关注患者心理)”理念,术前充分沟通手术预期,术后通过微信及电话随访,医生护士定期上门宣教,让患者从入院到康复都能感受到温度,代玲表示,这种“生理+心理”的双重照护,让医患关系更显和谐。
\n从老院区的“力不从心”到新中心的“从容担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两江医院(两江新区人民医院)心血管中心正以技术为引擎、以患者为中心,在一次次挑战中,奋力驶向重庆心血管诊疗领域的深蓝海域,守护一方百姓的“心”健康。(资讯)
\n(文/肖亚平)
配资一流证券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