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坛正上演惊人一幕:一位曾公开盛赞纳粹政权的政客,如今以28%的支持率领跑首相竞选。
高市早苗,这位极右翼代表人物,不仅挑战着日本的战后秩序,更可能让东亚外交版图彻底重塑。
2025年9月,日本首相石破茂突然宣布辞职。
他领导的自民党在7月参议院选举中惨败,仅获47席,这是自1955年以来该党首次在参众两院同时失去多数席位。
石破茂的支持率从去年9月上任时的50%暴跌至辞职前的30%。
自民党迅速决定在10月4日选举新总裁。
五位候选人全是老面孔:高市早苗、小泉进次郎、林芳正、茂木敏充和小林鹰之。
这场被戏称为“败者复活战”的选举,暴露了日本政坛缺乏新鲜血液的窘境。
高市早苗以28%的民调支持率领先。
她主张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并曾公开赞赏纳粹。
她的立场极为鲜明:反华、反美甚至反犹。
今年7月她窜访台湾,与台当局讨论半导体合作与军事信息共享,这被视为对中国的严重挑衅。
小泉进次郎以22.5%的支持率紧随其后。
作为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之子,他主打改革和环保牌,但被质疑缺乏外交和防卫经验。
党内保守派对他并不待见。
石破茂的辞职背后是美国的高压贸易政策。
特朗普政府对日本汽车、电子等产业加征高额关税。
为换取关税豁免,石破茂政府被迫承诺追加5000多亿美元对美投资,这相当于日本GDP的6.8%。
日本社会正面临严重通胀压力。
2025年大米价格涨幅达50多年最高水平,食品价格暴涨24.9%。
虽然名义工资增长5.46%,但实际购买力仍在下降。
民意调查显示49%的日本民众将通胀视为最紧迫问题。
年轻人和老年选民立场分裂:20多岁的年轻人认为小泉进次郎“像真人秀明星”,解决不了养老金问题1;
60岁以上选民则普遍支持高市早苗,认为“只有强硬才能守护日本传统”。
产业转移加剧了民众焦虑。
2024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下降19%,越南和印度尼西亚接收了68%的转移产能。
高市早苗提出的“供应链去中国化”方案虽激进,却击中了中小企业主的痛点。
若高市早苗当选,中日关系可能进入“政冷经冷”新阶段。
她主张对台军售常态化、限制中国投资,这将引发中方严厉反制。
2024年日本对华汽车出口已因芯片管制减少18%,若制裁扩大,丰田、本田在华工厂可能面临停工风险。
野田佳彦领导的在野党立宪民主党在参议院选举中席位增加。
他曾以鹰派立场著称,如今却呼吁降低食品消费税来吸引选民,展现策略性转变。
日本央行政策陷入两难:既要控制通胀,又要避免扼杀经济复苏。
新首相将面临财政空间有限的困境,难以推出大规模刺激政策。
自民党的“黑金”丑闻影响仍未消散,民众对政治信任降至低谷。
2025年4月滋贺县知事选举中,无党派新人以“反建制”口号击败自民党候选人,得票率高达47%。
高市早苗的反犹言论已引起以色列和美国强硬派的注意。
特朗普阵营可能需要重新评估与日本右翼势力的关系。
日本半导体原料依赖中国进口,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在日本市场也销售旺盛。
经济上的相互依存让高市早苗的极端立场显得更加危险。
小泉进次郎在农林水产大臣任内曾实施大米价格稳定政策,但这不足以证明他能应对国家安全挑战。
无论谁当选,都将面临分裂的国会和民意压力。
自民党在众参两院均为“少数执政党”,政策推行将困难重重。
配资一流证券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